清華大學北校門公共綠環境整合規劃
本校成立於民國前一年,校址為北平西郊的清華園,最初名稱為「清華學堂」。45年在梅貽琦校長主持下在台灣新竹復校,而校門一直立的白柱,猶如古代書簡般「清華大學」四字鐫刻其上,與其旁的水池造景乃是楊英風先生於張明哲校長任內所為之設計,「冊」的造型反映清華深厚的人文氣息,水池造景與清大「綠意」的元素相得益彰,徹底表現水清木華的佳景。惟隨著都市發展,清華北校門緊鄰夜市入口與學生生活緊密、步行空間人車爭道,學生與城市生活相交處,行走經驗並不友善;另清大郵局已移入校區內綜合四館,舊郵局已拆除、待天橋拆除後有機會產生開闊街角;再加上圍牆阻礙校園內外、機車違停,人行與車行比鄰。在新竹科學園區快速發展下,本校北校區大門已然成為所有外地遊客進入新竹的重要意象,故本校在回應社區需求、結合校區師生使用,經過與市府多次協助會勘討論,將配合新竹市政府光復路公共綠環境整合計畫,藉由將校園圍牆降低、釋放東院兩大綠地、建置3大廣場,營造光復路公共性立面,以綠環境及微地形迎接下高速公路進入新竹的第一印象。其藉由景觀整理或用綠籬、植栽等具穿透性的方式取代圍牆,拉近校園與社區的距離,延伸學校與周圍社區結合,開放校園資源與社區居民共享,建構人境零距離人文校園,以及無死角的安全校園。配合舊清大郵局拆除,北校門公共綠環境計畫分期規劃如下:
第一期:配合舊清大郵局拆除,進行週邊人行道路及停車格鋪面改善。
第二期:利用校區內既有植栽移植及整理,形塑東院宿舍、客運站及停車場周邊生態形塑景觀整合。
第三期:配合新竹市政府光復路公共綠環境整合計畫,爭取前瞻計畫補助,將圍牆局部切除及廣場建置圍牆降低、釋放東院兩大綠地及3大廣場營造光復路公共性立面,以綠環境及微地形迎接改造高速公路進入新竹的第一印象。
北校門(簡冊立柱) 北校門未來規劃 (資料來源: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)